北京西五环改造电缆敷设工程
2015/12/31 10:15:04
暂无图片。
详细介绍
直径200:80000米 直径100:36000米
12月4日早8点左右,北京市西五环附近,17米深的地下电缆隧道内,30余名施工人员一字排开,抬着近300千克重的电缆,开始了当天海淀500千伏送电工程第9条电缆的敷设作业。
放缆车将电缆展开,施工人员把电缆送进电缆沟,随后将其放在墙体支架上,用液压器拿弯,开始蛇形敷设……从地面到地上,待到2014年6月,这条全长6.7千米的超高压、大截面地下“电力动脉”完工后,北京西部地区电网结构将得到整体改善,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可靠。
电缆工程纳入城市规划
“海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采用电缆送电的方式,可在提供可靠电力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谈到电缆工程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工程师张竟成讲道。采用电缆送电,占地面积小,地下敷设不占用地面空间,不受路面建筑物影响,也不要求在路面架设杆塔和导线,保证了市容整齐美观和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具有较高的的社会效益。
根据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为美化城市环境,服务城市发展,原则上五环内不再新建高压架空线路,既有架空线路也将逐步实施入地改造。为此,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北京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编制了《北京市地下管网空间布局规划》,以2030年远景年电网负荷饱和水平为依据,结合变电站布点规划,提前将电力管线纳入到城市规划,为电网发展预留地下通道资源。国网北京电力发展策划部的刘昱表示,“结合道路建设一步实施到位,可以避免电缆送电工程中的道路重复开挖及重复投资。”
同步建设、一步到位的规划原则,有力推进了北京电力主隧道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2010年底,北京中心城区电力主隧道已初步形成以沿二环、三环、四环三条环路,与“三经、六纬”及多条放射性电力隧道骨干组成的,具有网格加放射性分布规律的地下“电力动脉”网络格局。“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区新建主干网电力隧道780.796千米。
张竟成还讲道,在供电可靠性上,电缆隧道就像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它独立、安全、可控的运行环境可以保障电力电缆设施本体安全,电缆不受外界影响,不会发生如雷击、风害、覆冰、风筝和鸟害等造成的线路短路和接地等故障。同时,由于输电线路敷设在地下,比较隐蔽,有利于国家保密。
电缆敷设中的技术应用
在电缆工程中,除去电缆隧道的建设,更为重要的便是电缆敷设施工。
电缆敷设施工中,截面较小、重量较轻的10千伏电缆,一般采用人力及电动牵引机进行电缆牵引。而110千伏及以上电缆截面大、重量沉,敷设时要采用电缆输送机,并通过电缆滑车进行支撑。为此,国网北京电力自主研发了大截面电缆放线支架,将圆形电缆盘稳定支撑,使得大截面电缆在敷设时,不会发生侧翻、磕碰地面等情况。
冬季施工对大截面电缆敷设也是一项挑战。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只有温度达到5摄氏度以上才能敷设电缆。当温度过低,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因材料特性原因将变脆变硬,如不加热,可能引发电缆绝缘层损坏。因此,电缆加热装备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国网北京电力通过多年施工积累的经验,研制出电缆盘加热棚。张竟成介绍说:“原来的方式是用苫布封盖电缆盘,再进行环境加热。现在我们使用整体制作、整体吊装的一体式加热房进行电缆加热,这样能实时监测温度、有害气体、内部着火情况。既提高了电缆加热的升温速度,也可有效保护电缆盘。”
建设中的海淀500千伏电缆是我国迄今为止首个全自主施工的长距离最高电压等级电缆。大口径电缆输送机、电缆拿弯压力检测工具、可拆卸式支撑架等3项工器具,以及电缆电动刹车装置、新型电缆加热房等都是在国内电缆工程中首次使用。“这次敷设的研究与日后的实际应用,将填补北京地区500千伏电缆敷设施工方面的空白,许多新技术可推广应用于110千伏及以上电缆敷设中。”张竟成自豪地说。
12月4日早8点左右,北京市西五环附近,17米深的地下电缆隧道内,30余名施工人员一字排开,抬着近300千克重的电缆,开始了当天海淀500千伏送电工程第9条电缆的敷设作业。
放缆车将电缆展开,施工人员把电缆送进电缆沟,随后将其放在墙体支架上,用液压器拿弯,开始蛇形敷设……从地面到地上,待到2014年6月,这条全长6.7千米的超高压、大截面地下“电力动脉”完工后,北京西部地区电网结构将得到整体改善,保证电网供电的稳定可靠。
电缆工程纳入城市规划
“海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采用电缆送电的方式,可在提供可靠电力的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谈到电缆工程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工程师张竟成讲道。采用电缆送电,占地面积小,地下敷设不占用地面空间,不受路面建筑物影响,也不要求在路面架设杆塔和导线,保证了市容整齐美观和沿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具有较高的的社会效益。
根据北京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目标,为美化城市环境,服务城市发展,原则上五环内不再新建高压架空线路,既有架空线路也将逐步实施入地改造。为此,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联合北京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编制了《北京市地下管网空间布局规划》,以2030年远景年电网负荷饱和水平为依据,结合变电站布点规划,提前将电力管线纳入到城市规划,为电网发展预留地下通道资源。国网北京电力发展策划部的刘昱表示,“结合道路建设一步实施到位,可以避免电缆送电工程中的道路重复开挖及重复投资。”
同步建设、一步到位的规划原则,有力推进了北京电力主隧道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至2010年底,北京中心城区电力主隧道已初步形成以沿二环、三环、四环三条环路,与“三经、六纬”及多条放射性电力隧道骨干组成的,具有网格加放射性分布规律的地下“电力动脉”网络格局。“十二五”期间,北京中心城区新建主干网电力隧道780.796千米。
张竟成还讲道,在供电可靠性上,电缆隧道就像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它独立、安全、可控的运行环境可以保障电力电缆设施本体安全,电缆不受外界影响,不会发生如雷击、风害、覆冰、风筝和鸟害等造成的线路短路和接地等故障。同时,由于输电线路敷设在地下,比较隐蔽,有利于国家保密。
电缆敷设中的技术应用
在电缆工程中,除去电缆隧道的建设,更为重要的便是电缆敷设施工。
电缆敷设施工中,截面较小、重量较轻的10千伏电缆,一般采用人力及电动牵引机进行电缆牵引。而110千伏及以上电缆截面大、重量沉,敷设时要采用电缆输送机,并通过电缆滑车进行支撑。为此,国网北京电力自主研发了大截面电缆放线支架,将圆形电缆盘稳定支撑,使得大截面电缆在敷设时,不会发生侧翻、磕碰地面等情况。
冬季施工对大截面电缆敷设也是一项挑战。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只有温度达到5摄氏度以上才能敷设电缆。当温度过低,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因材料特性原因将变脆变硬,如不加热,可能引发电缆绝缘层损坏。因此,电缆加热装备是必不可少的技术。国网北京电力通过多年施工积累的经验,研制出电缆盘加热棚。张竟成介绍说:“原来的方式是用苫布封盖电缆盘,再进行环境加热。现在我们使用整体制作、整体吊装的一体式加热房进行电缆加热,这样能实时监测温度、有害气体、内部着火情况。既提高了电缆加热的升温速度,也可有效保护电缆盘。”
建设中的海淀500千伏电缆是我国迄今为止首个全自主施工的长距离最高电压等级电缆。大口径电缆输送机、电缆拿弯压力检测工具、可拆卸式支撑架等3项工器具,以及电缆电动刹车装置、新型电缆加热房等都是在国内电缆工程中首次使用。“这次敷设的研究与日后的实际应用,将填补北京地区500千伏电缆敷设施工方面的空白,许多新技术可推广应用于110千伏及以上电缆敷设中。”张竟成自豪地说。
更多图片